手机与人生
一个亲戚家男孩,学习不是特别的努力。前几天我和他聊天,亲戚想让我开导开导他,让他知道学习有多重要。我问他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,这个孩子兴奋的回答:磊叔,我想做网红!这个答案着实让我吓了一大跳。然后这个孩子滔滔不绝的给我说哪个哪个网红,粉丝有多少,能挣多少钱……如数家珍。比背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不知道要熟练多少倍,我一时竟然无语了。于是这几天我仔细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,同时我也认真反思分析了自己这些年来逐渐堕落的思想和生活。我自认为自己还算是个勤奋的人,对一切的新鲜事物都极为感兴趣。但就在近几年,我却在手机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
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,小时候家里开始还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。在我上小学认识了几个字后,就迫不及待的拿起小叔买的连环画,连蒙带猜,大致的意思也能理解。我小叔热衷于购买各种连环画,成套成套的买,《薛刚反唐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霍元甲》......这些精彩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年幼时候的我。再大一点,我开始囫囵吞枣的读我父亲仅有的几本藏书。课外之余父亲教我临写毛笔字,教我吹奏家里仅有的一件乐器——笛子。写吹一气累了,便是找几个孩童到处惹事撒欢。
初中、高中阶段,有一段时间迷恋汪国真的散文,背了好多首。在其他同学痴迷金庸、古龙、卧龙生武打小说的阶段,我却追捧琼瑶阿姨的小说,涉世未深的我沉迷于里面那些惊心动魄、荡气回肠的所谓的爱情里无法自拔。那时候读书基本靠借,偶尔能得到一本,如获至宝,如果人家着急要,晚上不睡也必须要读完的。那时候丝毫没有觉得小说里的爱情观有任何不妥的地方,还曾经梦想自己也能拥有如此缠绵悱恻的爱情。琼瑶小说在那个时代,影响了很多的人。琼瑶很多小说的名字,都是来自于中国古代诗词。《寒烟翠》、《几度夕阳红》、《庭院深深》、《在水一方》,每次读小说,我就要先了解名字出处,甚至把这首诗词背下来。她对古诗词极其的热衷,字里行间投射出其深厚的文学造诣,对我影响颇深。
读大学后,第一次去图书馆,让我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。学业不是那么紧张了,原本以为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看书了,但是在大学的几年,我看的书还真不算多。很多的课余时间便是协同当下的爱妃,去溜达全国的各大景点和大观园的文玩市场,偶尔也一起背上吉他去燕子山头狂吼BEOND轻弹一曲校园的青春。再者就是和同学们在宿舍里,切磋够级技术。
上班以后,看的书就只停留在《青年文摘》、《读者》之类的杂志上面了。短篇的诸多小散文深得我心,快餐文化,也勉强算一种学习了。那时候还没有彻底“堕落”,游离在边缘地带。当智能手机普及以后,我便不再游离,逐渐“沦陷”了。刚开始,还经常会浏览公众号上的一些文章,纪实散文,明星八卦,短篇小说,着实方便的很,随时随地可以翻看,也能算陶冶情操、修身养性吧。内容包罗万象,当然作者水平也是参差不齐,与读名家大作感觉还是很不同。后来我开始陆续关注一些小视频,各种吃播、搞笑视频、狗血短剧让我是欲罢不能。然后,我沉醉于某音平台中各大主播的直播间,开始购物。醉酒后每每都控制不住自己,买完后又无数次后悔的想剁手。再后来,又被一些其他所谓的主播所吸引,嘈杂的音乐,无底线的一些段子,伴随着大哥大姐们的各种礼物,的确很能减压,但是这个是怎么说也算不上文化了。从不敢说自己有多高雅,毫无疑问,自己的趣味也日渐更低俗起来。一些主播为博人眼球,吸引粉丝的关注,胡言乱语无底线可言。直播间里毫无顾忌的鼓动观众刷礼物,实在让人反感的很。我终究无法理解网上的一些人,能给网红刷几十万的礼物,我想只能用四个字概括:人傻钱多。网红们无下限的忽悠,大哥大姐们无下限的智商,实在是匹配的很。这种现象,对青少年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,误导他们觉得这是个成功的捷径,
不需要学历、不需要努力便能有很好的收入。如果说琼瑶的小说毁爱情观,那么这些主播绝对是毁三观了。前几天有新闻报道,一个女主播的直播间榜一大哥打赏以后后悔了,想退钱,那简直是想瞎了心了,门都没有啊,于是榜一大哥一气之下,将女主播残忍杀害。虽然这只是个个例,但是也从中反应出网络直播平台之乱象。
任何事物能有广泛的受众群体,都不是偶然因素。现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导致的心态浮躁,让我们很难再去有足够的耐心去读完一本书。于是,小视频的产生,满足了人们的需求。的确,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最简单的快乐。人最低级的快乐,是通过放纵就可以得到,这种快乐最容易获得,也最没有营养。就像一个又一个的小视频从我们的手中划过。而时间,也在一点一点的从我们的指尖里被浪费。过后,脑子里空空如也。有人把现代人躺着刷手机的图片和清朝人吸食鸦片的图片放在一起,如出一辙。虽稍有夸张,却发人深省。
当我们听到孩子们满嘴都是网络流行词汇:老铁双击666、哥哥姐姐点个小红心加关注哦,这个时候,我们确实不应该付诸一笑,而真的应该反省一下: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?我们给了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环境?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?很多家长都说:我家孩子不喜欢看书,就爱玩手机。己所不欲、勿施于人,我们先扪心自问:自己能不能和孩子一起去阅读?手机,不可否认的是带给我们更方便快捷又精彩纷呈的生活,它可以是我们消遣娱乐的方式之一,但是绝对不能让它过多的干预到我们的生活,甚至控制了我们的人生。所以,我,还有家长们,尽可能的放下手机、拿起书本吧,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,给我们的孩子做一个榜样。
我也想对那个男孩说: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节奏的同时,也要有自己的节奏。把握住人生最珍贵的时光,获得足够的知识,才能成就你精彩的人生。